#3 | 蛋

这份 Newsletter 📩共计完整阅读时间约 20 分钟。文末有往期内容链接。弱水三千,我尽自己的能力,取来一瓢与你分享。🚣

本期《商业内观》主要探索以下几个话题:

  • 探索拼多多崛起之初的「天时地利」:新用户和新场景

  • 分享以 P.A.R.A. 为「基础框架」搭建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理念

  • 分享超短篇科幻小说:《蛋》

  • 聊聊因果律和「圣山上的剑」

🌍 本周主题:蛋

上一期《商业内观》更新后,有订阅者邮件和我讨论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我在邮件里回复了一段话,写完后觉得这样的视角也算有趣,与大家分享。

潜意识的能量密度就像是概率论里「子集」未知的样本空间,潜意识的能量密度比意识强大 30000 倍(Your subconscious mind is 30000 times more powerful than your conscious mind.),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没有被意识化的潜意识,还有以下特征:

  1. 无时间性。它不能够分辨什么是过去,什么是现在,以及什么是将来。潜意识缺乏时间判断能力,受潜意识支配的人可能用过去的方式来应对现在的人际关系,以及用幻想来替代现实。

  2. 无主体性。潜意识也分不清楚你、我、他。就好比当一个人在婚姻关系中无穷无尽地抱怨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其实是小时候的那个「他」在抱怨他的父母,小时候他和父母的关系当时落下了心结,种下了「因」的种子,于是在 20 年后这场亲密关系里,种子开始「开花」了。

我们可以通过觉察试着将「潜意识意识化」,但很难完全凭一己之力深入了解「潜意识」里的因果。想起刘丰老师对「因果」是这样解读的:

在三维空间里,因果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是到了更高的第四维空间,因果的作用与反作用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一定作用于同时,不是有因马上有果,时间是拉开的。但是有因必有果。

我们遇到的任何事,一定有前因。一般人在现实中遇到什么遭遇,会觉得凭什么让我遭遇这个不公平的事,而了悟因果的人会长吁一口气:我终于又还了一大笔债。所以真正了解因果的人,他会观照自己,不要轻易造因。 众生畏果,修行人畏因。你的念头,你的信念,这种不断的重复就会吸引到相关的人事物。修行人不怕果,因为那都是以前的作用力现在产生了反作用力,所以果报出现时他有一种释然。

在三维空间里时间是处于线性状态的,就如同「萨丕尔-沃夫假说」(又被称为语言相对性原理)里提到的核心观点:不同语言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语言的构词法就是时间的构词法、万物的构词法、人性的构词法。

我们人类的时空观是线性的,有因才有果(因果论),就像在我们的思维里念了幼儿园,才可以念小学,到老了才可以住养老院。于是,我们思维模式也严重依赖于「线性时间」这个底层逻辑。

但在四维世界里,时间是变量,我们可以同时念小学、读高中、考研、结婚以及入住养老院,事件之间彼此并无任何因果关系——这就是非线性时空观——所有的事件彼此之间是「去因果化」的,所有人生的事件像是铺在一张平面图上,一看便知。

当我们带着这个视角去看「因果」的时候,其实就无需去在意如何「解题」了。

因为这题是无解的。

在线性代数作为基础架构的数学思维里,我们计算一件事发生的概率的前提是「保证样本空间的完备性」。也就是说,要找到所有「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子集)的前提是我们知道全集有多大。如果样本空间不是完备的,那算出的概率一定是错的。但关键的问题就是:样本空间的完备性是一个幽灵。

当「业力之风」吹来的时候,我们会陷入每一个「因果」里,不停的循环重复着我们在潜意识里「无时间性和无主体性」的模式。

但我们真的需要去解决吗?

个人认为:并不需要。

人生是一场体验,并不是一个应用题。

在本周的阅读推荐和视频推荐里或许你能找到一些「并不需要」的线索。

缘起缘灭,因果轮回,前世今生。 能握住的,只有「当下」罢了。

📚 本周阅读推荐

点击蓝色字体可以直达原文

这篇极短篇小说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尔(Andy Weir)的成名作,全程看完只需要 5 分钟,我近期也就来来回回看了三四遍。

节选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如下:

我停下来握住你的肩膀,「你的灵魂远比你所想的要壮观、美丽和宏大。一个人脑只能承载你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就像用一个指头试探一杯水的凉热。你只需投入你的一小部分到这个容器之中,将其取出之后,就获得了它所有的知识。

「你刚为人四十八年,还没来得及伸展自己,感受你巨大意识的其他部分。如果我们在此逗留时间够长,你就会开始想起所有事。不过我们没必要在每世之间这么做。」

「那我到现在转世多少次了?」

「噢,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不同的人生。」我说,「下面这一世,你会是公元 540 年的一个中国的农家女孩。」

「只有我?那其他人呢?」 「没有其他人,」我说,「在这个宇宙中,只有你和我。」

你茫然地瞪著我,「但这世界上所有其他人……」 「都是你。都是你不同的转世。」

「等等!我是所有人?」 「现在你明白了,」我说,拍拍你的背表示祝贺。

「每个曾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我?」 「现在活著的也是。」

「我是亚伯拉罕·林肯?」 「你同时也是约翰·威尔克斯·布斯,」我补充道。

「我是希特勒?」你骇然道。 「你也是他杀害的千百万人。」

「我是耶稣?」 「你也是他的所有信徒。」

你陷入沉默。

「每一次你伤害他人,」我说,「都是在伤害自己。每一次你行善举,都是在帮助自己。他人经历过或即将经历的一切快乐和痛苦,你都会经历。」

你思索了很久。

「为什么?」你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些?」 「因为有一天,你会成为我。因为这就是你。你是我的同类,你是我的孩子。」

你难以置信,「你是说我是一个上帝?」 「现在还不是。你是一个胚胎。你还在成长。当你经历了所有时间里所有人的一生,你就足够成熟,可以出生了。」

「所以这整个宇宙,」你说,「只是一个……」 「一个蛋,」我答。

阅读全文,可以点击:Link

在创作这期《商业内观》的过程中,我正好听完了《产品沉思录》主理人少楠老师被采访的一期播客:「AhaClub X 少楠:“我想用flomo改善一代人的思考方式”」。

今天先把这期播客和少楠老师编译/创作的这篇《P.A.R.A. 是什么及在 Notion 中的应用》推荐给读者朋友,后面我会单独写一期「我是如何用 Notion + Flomo 搭建个人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

正如原文作者Tiago Forte 提到的,想象一下完美的信息组织系统——它能有效的支持你的当下和未来的工作,告诉你信息都被放在了哪里,以及当你需要的时候就能快速找到,并且不会被工具所束缚。

所以这个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通用的(universal):包含来自任何来源的任何种类的信息,并且能跨平台兼容不同时代的信息管理工具。

  • 灵活的(flexible):能够与你之前的任何项目或活动所兼容,并且能兼顾未来的拓展性

  • 简单的(simple): 不需要任何耗时的维护、编目、标记或重组,只需最低限度的维护、编目、标记或重组即可。

  • 可操作(actionable):与任务管理和项目管理方法的无缝集成。

  • 结果导向(outcome-oriented):构建信息的结构,以便能交付有价值工作。

  • 模块化(modular):根据当前任务的需要,允许隐藏或显示不同级别的细节。

  • 机动性强(opportunistic):从好的方面来说,是利用已经完成的工作,而不是需要专门的管理时间。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Notion + Flomo 做到了这个理想系统的「必要充分条件」,它们已经成为了我梳理「信息单元」到「知识框架」的必经之路。

我工作日的白天会切换于各个场域之间,一个 information 从 data 转化成 project 再最后去到 areas之前,往往会经过我的 Flomo,每个周末我会把 Flomo 周一到周五记录的一些想法再次编辑/梳理。有些需要深度整合的课题,我会把它们迁移到 Notion 上。二者配合起来让那些悄悄躲在神经通路里的想法彼此之间「串门」,因此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这一切或许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说:We shape our tools and then our tools shape us.

此外,我也找到了两位 Notion Pro 对于 P.A.R.A. 的解读,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 本周优质视频推荐

点击蓝色字体可以直达视频

通勤路上听 Jade 的播客《禅与宇宙维修艺术》最新一期节目,无意中看到了嘉宾郑轶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我们遇到所有的人,都是为了遇到你自己》,那个瞬间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文中提到了不丹活佛宗萨钦哲仁波切一篇著名演讲《爱与情感关系》。郑轶说,宗萨钦哲仁波切讨论的是男女情爱,其实这是借助这个世俗中最迷惑众生的话题,讲述的是关于轮回,关于业力,以及所有难以概括的东西。

宗萨钦哲仁波切说: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是困惑。当我们开口的时候,是矛盾。因此,世界上不存在「沟通」这件事,只存在「成功的误解」和「不成功的误解」。

我们总是被太多因缘所控。业力的风,从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吹来。如果你不够强壮,风吹向哪里,你就去向哪里。具体到爱和情感的问题上,也许有一天,业力之风从遥远的卢旺达或玻利维亚吹来,于是你不可救药地爱上你的卢旺达情人,或玻利维亚情人。 当你遇到一个人,心里会产生像蝴蝶在心里上下扑腾一般忐忑不安的感觉,接受它。只是从这种感觉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要陷入任何期待与希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便是一种适宜的感情。 大乘佛教的核心教义,是令一切有情众生获得解脱。「一切有情众生」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我们不妨从自己的伴侣做起,给他自由,令他解脱。不要去追问他在给谁发短信,和谁混在一起,不要以爱的名义去勒死对方。 释迦牟尼佛说,我们应该这样看待我们的人生,它像一个旅店,人来人往,check in and check out。听起来很简单,却是相当惊人的真谛的教授。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短暂」的美妙之处。 假如一件事物真的「永恒」地停滞下来,无论多美好,也会发臭。 当你死去两三天后,你还能记得伴侣的名字。四五天后,只记得一半。十天后,便已经忘记那个人到底是「她」还是「他」。二十天后,甚至会忘记他或她到底是不是一个「人类」。 此时,引导你进入下一世的力量开始起作用。假如业力所致,你将转世成一只鸟,曾经对爱情的饥渴和对伴侣的热望,将被对虫子的饥渴和对飞翔的热望取代。 下一次见到你前世的伴侣,或许是在公园里,你在他或她的脚边啄食着面包屑,而你们不会再注意到彼此。

同时推荐一个我非常喜欢的采访类节目《生命·觉者》的主理人梁冬老师采访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视频,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想起 Jade 在这期播客的摘要里写过一句话:希望每个人都终将拿到那把圣山上的剑,救了自己的 ego,再下山救众生。希望尽头抵达的不是神,不是灵,不是智慧,而是生而有之的爱与慈悲。在仁波切的幽默和智慧里,我感受到了「包容」。

如果有缘,我想去握住那把「圣山上的剑」。

然后下山,回到人间烟火里。

📢 本周商业内观

上周的 Newsletter 的最后一部分,我们聊了聊盒马在布局什么。这周看到了一份有趣的研报,我想将它和梁宁老师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结合起来解读,聊聊拼多多崛起时的天时地利。

在《拼多多为什么崛起》这篇文章中,梁宁老师提到了一个观点:

一条大河一定不是凭空产生,或者是被一场大雨所成就的。它是由于山体运动、山势走向才能成就一条大河。

一家很强的企业也是一样,是由几条大水流一起灌向拼多多的河床,才有可能形成如今这样的拼多多。

我们现在是在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 新生活、新消费和新商业这三件事循环滚动,不停地迭代。在这样的循环里,所有的东西都值得重做一遍。

是什么样的具体变化撑起了拼多多?

第一, 新用户,是因为人口的升级。

第二, 新场景,微信的社交场景,移动支付、中国的物流整体的成熟,这其实是整个社会能力的升级。

第三, 信息升级。曾经很多人获取信息困难, 2017年的12月,微信到了将近十亿用户时,大部分人的信息障碍很大程度被消除了。

结合安信证券的这份《从拼多多崛起看零售商发展机遇》研报里提到的数据来看,不难发现拼多多崛起时的「新用户」和「新场景」。(信息升级其实是新场景和新用户的必然充分条件)

1)新用户

在拼多多成立的 2015 年,中国网民总规模已达 6.88 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 6.20 亿人占总网民的比重为 90.05%,中国网民已基本实现移动化。

此外,据 GFK 数据显示,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维持在 65%左右,下沉市场的网民规模众多。另一方面,2016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 59 万亿元同比增长 383%,2017 和 2018 年仍保持高于 50%的增速,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也为拼多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是拼多多崛起时的天时。同时,用户是双向的,商家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是拼多多的用户,在拼多多崛起的初期,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在拼多多开店。

商家数量的飞速增长主要由于「拼多多快速增长的流量规模」以及其相对阿里流量更高的可触达性、丰富多样的低门槛营销手段

拿「入驻门槛」的金额举例。

拼多多商家入驻门槛低,费用低。根据拼多多官网显示,拼多多开店免费,不收取商家佣金。拼多多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对商家仅收取 0.6%的交易服务费用。在保证金方面,拼多多个人店保证金大多为 2000 元,企业普通店和旗舰/专卖/专营店保证金大多为 1000 元,而淘宝店入驻需要缴纳 1000-50000 元不等的保证金,拼多多所需缴纳保证金处于较低水平。

在这里,我们对比拼多多和阿里妈妈的给到入驻商家的推广策略,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淘宝天猫平台商家众多,竞争激烈,商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为商品进行推广。阿里妈妈旗下营销平台众多,复杂的营销机制对中小型商家门槛较高。而拼多多的营销模式相对简单,且所有营销推广工具均可直接由商家管理后台进入,将营销推广和店铺经营组成有机的整体。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里,讲过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点线面体」,有段话是这么说的:

当你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入手只能是一个点。 但你要想清楚,它附着在哪个面上?这个面在和谁竞争,它能如何展开?这个面,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沉沦?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拼多多的成功,是势能(体)所驱。势能在哪里?其实这里的势能就是新场景——拼多多赶上了微信生态发展的初期 + 当时的 VC 都在忙着投消费升级。

2)新场景

技术上:微信支付+小程序,拼多多赶上微信生态发展的春风。2016 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帮助微信支付实现了快速普及,2017 年 1 月,微信推出小程序,使得用户不用下载 APP 便可以体验和 APP 类似的功能,且依托于微信账号,用户不用再进行繁琐的账号注册,有助于提高依托于微信流量的商家的转化率。

环境上:VC 都在忙着投消费升级,拼多多抓住了被巨头忽视的低价市场。

  • 2015 年京东 Slogan 由「多快好省」变为「多快好省,只为品质生活」

  • 2017 年天猫 slogan 变为「理想生活上天猫」,聚焦品质升级

  • 网易 2016 年推出网易严选,阿里 2017 年推出淘宝心选,京东 2018 年推出京东京造,均聚焦新中产

此外,随着阿里重心向天猫倾斜,2013 FY - 2019 FY,据公司公告,天猫贡献的 GMV 比重由 23.49% 提升至 44.21%,在主流电商纷纷聚焦品质升级的背景下,拼多多抓住了机会。

在天时地利人和背景之下,拼多多用户规模、GMV 快速增长,使用 APP 接入拼多多的用户占比达 88.9%,对微信的依赖也逐渐降低。故而,在 2019 年 10 月 18 日,微信对发布外链管理新规,致使拼多多砍价链接已不能在微信上进行分享、仅可以复制「口令」方式向微信好友传播、或以拼单形式购买后,平台并未受到大幅影响;若平台用户粘性得以留存,即使微信未来加大对其链接打击力度,拼多多或依然能够很大程度抵御风险。

回到底层看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为用户创造了价值。用梁宁老师的话来说:电商说起来死去活来,难得要命,但核心就是三件事——获客、开店和供货。

1)获客

平台流量、广告流量、运营位、搜索展示等方面,拼多多商家跟淘宝、京东的方法一样。但社交裂变的流量,只有拼多多做了,而且它用一系列承接小闲用户的方法,才让社交裂变的流量有效地在拼多多的场景里沉淀下来。

2)开店

京东这种大型电商,以品类为单位运营,唯品会颗粒度比京东、天猫要细,是以品牌为单位运营。而拼多多,已经去品类、去品牌,以货为单位运营。「发个商品,送个店铺」,有货直接上来卖。

它开店的难度不一样,并且用户开店动机不一样,对商家的诉求也不一样。

3)供货

在淘宝上,很少有工厂运营淘宝,因为淘宝有越来越复杂的规则,所以后来很多专业代运营淘宝,就像后来出来一堆 SEO、SMO 专门替你代运营买百度搜索引擎优化一样,因为太复杂了。

这些中间商的价值并不是更懂用户,而是更懂淘宝规则。所以形成了工厂对中间商,中间商对平台。拼多多一开始形成了明确的用户特性和用户预期,对价格极端敏感。而它的运营现在还很简单,所以中间商没有价值。所以在拼多多上,工厂更有机会。

拼多多的去品类、去品牌化,包括黄峥自己说的货找人的模式,其实都是在服务笨笨用户,而这恰是智能商业,也是曾鸣教授谈过的未来电商的终极模式

拼多多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原点,通过新场景新用户的「天时地利」,完成了获客、开店和供货三驾马车的搭建。

以上。

Newsletter 已支持 RSS 免费订阅,网站https://if.zoepi.online)运营初期,非常欢迎大家来反馈,我的微信是:ZoeB612。

— End —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