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第一性原理
这份 Newsletter 📩 共计完整阅读时间约 15 分钟。点击右边👉目录可以直达分支主题。弱水三千,我尽自己的能力,取来一瓢与你分享。
本期《商业内观》主要探索以下几个话题:
特斯拉的创始人 Elon Musk 提到的「第一性原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站在「牛顿机械论」的肩膀上,我想聊聊创新为什么这么难
「创新维艰」但为何我们要苦心极力的去寻找创新真正的动力因?
如何在生活中辨别出真正地「开悟之人」?
为什么诵经时人的内心可以收获平静?
分享我近期读到的两篇关于「苹果禅」和「张无忌」的佳作
分享 2021 年顺丰控股与京东物流对比研究报告
🖍 本期主题:第一性原理
本期 Newsletter 的到主题内容依旧和创新有关,上一期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洞察:「隔离组织心智」,这一期我想分享我读完《创新者的窘境》和《第二曲线创新》的最深刻的三个感触:
没有人会看到树的根,但事实上它决定了树的一切。
管理的底层边界是牛顿的机械论,创新的底层边界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一个组织的创新基因,其实是这个组织里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互动模型。
之前在写不同题材的文章中,我都提到过一个概念:「第一性原理」。最早熟悉这个理论,是因为那段时间关注特斯拉的创始人 Elon Musk,我经常会听到他在不同的采访里提到这个词汇。
Elon Musk 的原话是: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 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然而,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作为第一性原理的首创者,他曾在轴心时代的起点对这个概念作为解释,他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今时今日,在我读完李善友写的这篇《什么是第一性原理》后,我对它的理解也发生了「进化」。
诚如李善友在文章中所说:
宇宙中任何一个运动都是由另外一个运动产生的。 比如你身体移动了是因为有一拳打到你了,而这一拳又是由前一个运动产生的,前一个运动又是由前前一个运动来推动而来的。但是,这个运动不能无限倒退。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施动者,作为这一系列运动的第一动力因。
在我看来,第一性原理之所以可以让无数先哲和商业领袖们着迷,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是在降维颠覆我们熟悉的由「牛顿机械论」作为基石的管理学。
机械论之所以能够在过去的商业语境中获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等级森严的管理组织架构对处在工业化时代的企业是不可或缺的。
但今时今日,几乎所有从上个世纪活下来的巨头都在谈「变革和转型」,根本原因是因为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商业世界变化的太快,单一环境的系统要素和其他系统要素之间会「无意识」的产生出太多不可控的「新系统」,以增长为使命的资本难以达到之前因为单一系统稳定的惯性而产生的利润增长。
当这个需求无法再用旧的方法论满足时,企业不得不去「选择」创新。因为进化论的底层逻辑已经决定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所以,环境在变,适者就要跟着变。
理解了这一层,接下来就能更好地理解「创新为什么这么难」。
在牛顿机械论的底层逻辑下,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大部分人习惯的思维方式。但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隐含假设」:
归纳法的问题是:即使所有的前提都正确,结论依然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样本不可能穷尽。
演绎法的前提也来自于归纳法,它无法证明自己前提本身的正确性。(演绎法的大前提必须是另外一个更高链条的三段论所推导出来的一个结论)
如果想要确保这个大前提的正确,必须要一次又一次的回到那个更高链接上的「大前提」,以此类推,直到回到「元起点」。
这个不停地通过升维,想去往「本源」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第一性原理」。从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创新,本质上是为了找到创新的真正动力因。
由此,也引发了本期《商业内观》最想探讨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去寻找创新真正的动力因?
我想从两个视角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1)为了对抗结构的惯性(机械论的熵增);2)为了形成生物型的「自组织」(进化论的天命)
结构的惯性会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结构所带来的惯性,规模越大,分工组合的精细化程度越高,惯性也会越大。系统的惯性比个体的惯性力量更大,两者又存在相互加强的作用。
第二,个体在分工精细化的能力肢解中失去活力,从而加速整个组织的僵化。
更直接的来说,因为结构性的力量太强大了,它只追求要素分工组合后整体效率的最大化。由此催生的组织心智(集体意识)会为创新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滤镜。这时,「第一性原理」就像是撬动目前系统平衡态的「支点」,并成为现有生态系统的「破坏者」。
通过第一性原理,我们可以先回到创新的源头(动力因)。接着,再从源头去思考如何转变组织心智,帮助企业形成生物型的自组织。当我们在源头处注入「创新基因」后,只需静静地等待「概率」在未来发挥作用。
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 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 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协同而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自组织结构是指系统自动的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低级走向高级,甚至具有了自我生长、学习、反馈、进化、更新的能力。本质上,是对抗一个系统熵增的解法。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是牛顿机械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生物进化论。选择没有对错,背后是是两种信念的博弈。
最后,我想用《心经》里的一句话来总结下本期商业内观的主题:
因是「一」,故而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 End -
📚 本期阅读推荐
点击蓝色字体可以直达原文
这篇《成为张无忌》这是我读过的,写的最好的「毕业致辞」。
今天已经是我第三遍读了,依旧内心非常激动。
作者文笔太好,看的太透,却说的刚好。
分享文章里触动到我的洞察:
真正的强大在于,长剑在手,明明可以不必和你讲道理,却偏偏要和你讲道理。
记住金庸宇宙的一条定律:武功越高,对店小二越客气。
成为张无忌,真正的要害在于:神功练就,初志不改。身怀利刃,杀心不起。
不必效法唯我正义的灭绝师太,你没有权力将好生活强加于人。
以佛家的心胸,道家的态度,做儒家的事业。
我不希望你以伟大责任的名义,心安理得地牺牲少数和无辜者,我希望你永远像张无忌一样保持犹疑与纠结。
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三要让别人生存和发展。先安顿好自己的生活,积攒力量,再和同道们一起去改变规则。
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在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所说的这些,于实战可能并无用处,正如谢逊在冰火岛上让张无忌背诵的心法,它的用途在未来。不要听那些江湖的速成口诀,七伤拳练不得,千蛛万毒手不能碰,九阴真经须慎看。江湖从来不只是黑暗森林的剑快刀沉,还有隐形的道义法则。那些无处不在的同类的眼神的确认,才是决定你运气的基础。 张无忌的心性决定了他一生风口,猴子都会帮他。短线和局部看,仁者会输给套路,但长线和总体看,仁者大概率开挂。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作者的修行之深,由此可见。试问要何等意识能量的加持才能写出如此行云流水般地深入浅出。
刚毕业的孩子其实看不太懂这位院长的「大仁」,等未来工作几年后,说不定和我一样,看了几遍后依旧心潮澎湃,两眼泪汪汪。
波急浪险,风疾云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终须你自己去体会。
这篇《苹果禅》是我近期读过的叙事类商业故事里最精彩的一篇。
文章中作者将苹果禅总结为四境界:
四境界之一: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学会简单,直指人心)
四境界之二: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低处着眼,向上升华)
四境界之三:郁郁黄花,皆是法身;青青翠竹,无非般若(新旧苹果,地龙升天)
四境界之四: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质朴无瑕,参透人生) 看完后,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用《天龙八部》隐喻了 iPhone 的「i」。
文中写到:
《天龙八部》写了 230 多个角色,但是每一个读者都不会忘记那个少林寺的扫地僧。这位无名老僧的身份姓名等,无可查询,皆是不详,一个出场极少的角色,倏然而出,倏然又隐,秒绝顶高手萧远山慕容博二人,不过于瞬息之间,死而复治,一席话更是化解了两人数十年的恩怨,是书中最为朴实又最为神秘的一个人。
在少林扫地四十余年的老僧,澄心见性,于完满与自我上最为看破。他说少林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但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但是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却会求更多更全,受了「武学障」,而忘了本心。
只有在禅理上的领悟越高深,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好,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刚刚那篇毕业致辞里院长说的那句「神功练就,初志不改。身怀利刃,杀心不起。」似乎完美的诠释了这个悖论。
这是悖论,但是过程。
📺 本周优质视频推荐
点击蓝色字体可以直达视频
最近我的禅师是萨古鲁(Sadhguru),他的语言和行为之中,那些深刻的思想与实用主义(瑜伽)的结合令我着迷。
我和朋友介绍萨古鲁时,我用的词是「开悟之人」。
朋友问,如何定义开悟。
这个问题,当时确实问住了我。
我首先在思考的是,我究竟认识哪些可以被称之为开悟之人。
细细想来,其实挺多的。100 多年前的黑塞、荣格,2500 年前的乔达摩·悉达多、六祖慧能,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禅与宇宙维修的主理人 Jade...等等。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不同的时间段里,我眼中的「开悟之人」。
开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他们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但他们的存在(being)就像大海一样,海面时而会被业力之风吹出风浪,泛起涟漪,但海底世界却是无尽的宁静与无限的宽广。
萨古鲁在这个视频里分享了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开悟。
太多的人因为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滋生傲慢,本质上这类行为的隐含假设是「把记忆错当成智慧」,他们永远将一只手浸泡在记忆之水中,时间长了后,开始分不清空气和水的区别了。
我们的记忆里有生命记忆,基因记忆,元素记忆,原子记忆;有意识、无意识层面上的记忆;言辞上和非言辞上的记忆,我们本身就是记忆的集合体。
所以如果你的智慧要从记忆中释放出来,这代表你从自己释放出来,就这样而已。
那一刻,你自由了。你只是坦荡地活在世间,任由一切情感穿越你的身体,任由一切人穿过你的生命。你作为一个人的使命已完成。现在,你是世间万物。
所以,当你成为世间万物时,人若开悟,一看便知。
其实在不同的时间里,我已经听过很多遍药师寺宽邦呈现的《大悲咒》了,但近期听来,依旧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宁静」和「慈悲」。
学佛学时,看见刘丰老师在一篇文章里说:「经在佛在」。
他说:
我们现实之中所有呈现的「相」,包括所有的文字,它只要出现,形成这个相和文字的能量分布就在我们这个空间了。因为所有能称之为经文的,它都是来自于高维空间投影源。
最开始看到这段话时,我似懂非懂,近期对此理解的更深了一些。其实刘丰老师是在说,当我们去诵经的时候,我们就跟这个能量做着某种调制,本质上是在跟最高境界的能量在做着同频共振。
任何一个相的呈现都是能量投影过来的,投影在这个三维空间的。所以说,经文只要在这里,形成经文的能量分布就在这里,经在佛在说的就是这道理。
不妨试着去听一听药师寺宽邦演奏的《大悲咒》,感受下音乐里传来的宁静和慈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 本期研报推荐
点击蓝色字体可以直接阅读研报
上周末和朋友吃饭,聊到一个有趣的头脑风暴:如果手上有一笔资金,只能选择 all in 顺丰或者京东,你会选择哪个?
这周恰好读到「头豹研究院」发布的这份《2021 年顺丰控股与京东物流对比研究报告》,数据扎实,信息密度很高,非常推荐深度阅读。读完后会让人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理解京东和顺丰各自在布局什么。
此研究将通过对比顺丰控股与京东物流的以下关键点来进行分析:
运营模式差异
物流基础设施
各细分业务的发展现状如何? 盈利能力如何?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我从中摘出来最值得分享的洞察(如下):
顺丰控股与京东物流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前者强在物流干线与时效快递市场,但弱在无商流,后者强 在仓储与商流,但其业务与网点覆盖面尚待提升,同时二者均受到加盟制物流企业的一定冲击。
具体来说:
1)顺丰控股强在干线弱在商流,京东物流强在仓储与商流弱在覆盖面窄
顺丰控股:截至 2020 年,顺丰控股已拥有 13 万余条干/支线,在中高端时效件方面具备优势,但其属于第三方物流平台,无自有商流,需依赖第三方用户提供业务。
京东物流:截至 2020 年,京东物流已拥有 900 余个仓库与 1,400 余个云仓,是中国仓储服务能力最强的企业。同时其在京东商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京东商城可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物流业务。
但其存在 3 点劣势:
业务受限。京东商城含「京东」两个字,无法为拼多多系、阿里系、网易等企业提供快递服务。
覆盖面窄。京东物流是直营化的、中高端的、有品牌 保障与质量保障的一个网络销售平台,其客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以及部分三线城市。同时,京东物流覆盖率远小于传统快递企业,传统企业的网点可达上万个。
第三方物流的流程仍未完善。京东物流在向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过程中,需提供点对点服务,而点对点需要强大的网络密度以及配送效率,京东物流在 2018 年方开始提供该部分业务,其经验仍不足。
2)顺丰控股的跨境业务强于京东物流
顺丰控股通过在全球主要市场(北美、西欧、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区)自建地面网络,以及和第三方公司合作拓展海外业务,具备双向国际物流链路能力。而京东物流主要对象是中国用户,进口业务较多,但出口业务仍较少。
3)顺丰控股与京东物流均受到行业竞争者的冲击
顺丰控股与京东物流均采用直营制模式,受到通达系等加盟制物流企业的制约,主要原因在于加盟系的物流企业的规模效应更显著,如中通日均快递量已突破 4000 万件,其成本低于顺丰控股与京东物流。
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管控是物流企业的重要优势之一,加之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中通等物流企业也不断提高其时效性,因而可吸引更多用户,对顺丰控股、京东物流均造成一定冲击。
Newsletter 已支持 RSS (https://rss.zoepi.online)免费订阅,如果无法订阅,请加我微信,我会手动把你加到邮件组里。网站运营初期,非常欢迎大家反馈, 我的微信是:ZoeB612。
Last updated